中國詩壇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最耀眼的雙子星之一,朦朧詩派代表性人物,顧城,在雙子星中的另一顆星海子臥軌四年後於1993年10月份也轟然隕落。之所以是轟然而不是悄然,是因為他以及他妻子的死當時在國內詩壇乃至整個中國都引起了一片譁然,譁然中充滿了歎惋和不解。儘管他們離我們而去已十餘多年,而在顧城死後關於他以及他妻子謝燁的死因也一直爭論不休,眾說紛紜。
不喜歡湊熱鬧的孩子
顧城出生在一個詩人家庭,他的父親顧工也是一個頗具名氣的詩人。除了詩人這個身份外,他的父親還曾在1945年參加新四軍。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四軍政治部文工團團員、第三野戰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員。歷任西南軍區政治部文工創作員、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解放軍報》記者、總後勤部政治部文創作員。
除此之外,顧城還有母親和一個姐姐。在顧城死後,有人猜測稱是顧城母親溺愛害死了他。根據是顧城對女性有一種天然的眷戀,縱然在孩子的成長中受父母的影響很大,但這多少有點兒強加罪名的味道,畢竟顧城在自殺的時候都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將近不惑之年,況且在中國詩壇早已頗負盛名,早該具備了獨立的思索行為能力。再說顧城在十三歲的時候就離開了母親,跟隨父親下放到山東廣北一個部隊農場,等到回北京的時候已經是十八歲到了成人的年齡了。
據比顧城大了兩歲多的姐姐顧鄉回憶說,顧城自幼天資聰穎,不到一歲在別的孩子還在母親的呵護下的時候就學會了走路。而在他學會走路後,幹得最多的事,就是走到離地不高的大穿衣鏡前,對著鏡子看自己。原來顧城從小就開始臭美了,這讓其他那些不修邊幅的文人騷客們情何以堪啊。而臺灣文壇怪傑李敖也有此癖好,他宣稱每當想找一個崇拜的人的時候,他就去照照鏡子。莫非這是長滿傲骨文人的通病?不僅如此,天賦異稟的顧城在他五歲的時候就寫下了自己的第一首詩。
非同尋常的人總有著和常人不一樣的性格,喜歡獨來獨往就是其中之一。上了幼稚園的顧城總是“不愛湊熱鬧”,每次顧鄉去接他時,索性也就不在玩鬧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因為她知道非同尋常的弟弟,不屑與他人為伍,總是熱衷一個人躲在一邊看樹或者看螞蟻,幻想著他的童話王國。
但是顧城雖說性格是孤僻了些,不願湊熱鬧,但還算得上熱心。姐姐顧鄉回憶,從小博覽群書的顧城,一次為了安慰受欺負的同學,居然給人家講起了《三國演義》的故事,並得到了“故事”(顧事)的雅號。也許是小顧城故事講得太好了,不少同學都想聽,但當同學們圍攏著想聽他講時,卻又不容易聽到他講故事,因為他不習慣被圍在中間。但是他又是內心充滿表達欲是很想講的,也很想有很多聽眾。
在渴望與外界交流和退回內心的無數次的徘徊後,顧城只好尋求姐姐當他唯一的聽眾。可是即使再忠誠的聽眾也不能一直守著他,當姐姐沒空聽時,無奈之下的他就進了別的屋子,隔著床一個人對著牆講起來。或許這就是詩人的氣質吧,獨自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編織的童話王國裡,住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城堡裡,不為外界所動,只是幻想著自己的內心世界。由此看出顧城也的確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1974年顧城回到了闊別五年的回北京。回到北京後做過搬運工、鋸木工、借調編輯等。在此之後,顧城的詩歌創作開始進入成熟期,在《北京文藝》、《山東文藝》、《少年文藝》等報刊零星發表作品,真可謂一個地地道道的“文藝”青年呵。1977年起重新進入純淨寫作,在《蒲公英》小報發表詩作後在詩歌界引起強烈反響和巨大爭論,一躍成為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而他之所以被稱為朦朧詩派,是因為有人說他的詩太過於朦朧不容易懂。而且內容以童稚見長,因此又被譽為“童話詩人”。從中也不難理解顧城的詩為何難以理解了,因為那是他一個人的王國,他一個人的城堡,讓他人難以靠近。到了1980年初,他所在單位解體,他也跟著失去了工作,從此過漂遊生活。
然而顧城留給人們的,總是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一頂高高的帽子似乎是天生與他的頭顱長在一塊兒的,而他那雙又大又黑的眸子則更是像兩汪深不可測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