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邀我一起去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展覽,地點在我沒有去過的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頗富盛名,作品風格也很獨特,但對於她的生平及年齡,其實我沒有太大的概念。觀展前一天,我才大致的查了一下她的簡介,驚訝的發現她已經95歲了。
參觀那天陽光溫暖,徐徐微風吹來,非常舒服,不像後來這幾天真的是炎熱的像夏天。陽光普照的日子,戶外的照片真是怎麼拍都好看。配合草間彌生的展覽,北師美術館外面也做了佈置,沒進展場也彷彿置身展覽中。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是日本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以其標誌性的波點圖案、南瓜雕塑和沉浸式裝置藝術聞名於世。她的創作涵蓋繪畫、雕塑、裝置、行為藝術和小說,並對波普藝術、極簡主義和抽象表現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生平與背景
• 出生:1929年3月22日,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
• 早年經歷:自幼開始創作,因精神疾病產生的幻覺影響了她的藝術風格。
• 旅美時期(1957-1973):搬到紐約,積極參與前衛藝術圈,與安迪·沃荷(Andy Warhol)等藝術家互動,並舉辦前衛行為藝術活動,如裸體抗議。
• 回到日本(1973年至今):因精神健康問題回到日本,自願入住東京的精神病院,並在醫院附近設立工作室,持續創作。
1998年台北雙年展,草間彌生為北美館中庭創作,以七個帶有黑色圓點的巨型螢光粉紅氣球漂浮其中,取名《圓點的強迫妄想》,此作品標示著草間彌生以巨大雕塑與公共場域對話的關鍵節點,也是她和臺灣交流的開端。
此次展覽,重製了《圓點的強迫妄想》,氣球裝罝錯落於北師美術館二樓的挑高展間,讓我們觀展者自行穿梭其間,彷彿置身奇幻之境。
我奮力打拼如此多個年月
不知道有多少次都想拿刀自刎尋死
然後重整思緒,重新站起
我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
然後無限地活到人生的盡頭
——詩作《草間彌生之愛的訊息》
我的靈魂超越輪迴轉生
無限的圓點
在宇宙中永劫回歸
死是陰而生是陽
陰與陽編織成「無限的網」
這是我創作的主題
但仍每日懷抱著熱切的盼望
藉由藝術一步一步接近
燃燒靈魂的熊熊火光
藝術風格與代表作
1. 波點與無限網(Infinity Nets)
• 充滿重複性圖案的繪畫,象徵無窮無盡的宇宙與個人精神狀態。
2. 南瓜系列
• 她特別喜愛南瓜,視其為童年記憶的象徵,並將其創作為大型雕塑,如奈良的直島南瓜裝置。
3. 鏡屋(Infinity Mirror Rooms)
• 沉浸式裝置藝術,使用鏡子和燈光營造無限延伸的空間感,讓觀眾迷失於無限之中。
4. 大型公共藝術
• 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如東京草間彌生美術館、紐約MoMA、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等。
此次展覽分別在北師美術館的二、三樓,及地下一樓展出。本來我們在猶豫是要先往樓上還是樓下,後來慶幸我們是先往樓上參觀了。地下一樓的展出較為前衛,60年代即舉辦「裸身慶典」,即使是在較為開放的西方,應該也是引起不少爭議吧!
——1968年7月草間彌生乍現活動「人體爆炸」口號
影響與現狀
草間彌生被譽為「波點女王」,她的藝術作品探索自我、瘋狂與宇宙的關係。儘管長期與精神疾病共存,她仍持續創作,並在全球藝術界享有極高的聲譽。如今,她的展覽經常吸引大批觀眾,被視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