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股票博物館位於捷運中山國中站附近,要不是好友排了這個行程,我還真不知道有這個地方。
參觀此博物館採團體預約導覽方式,因此我們原本是要跟著別的團體(聽說是一群幼稚園的小朋友)一同進去參觀,但後來因故他們取消行程,我們反而幸運的獲得了比較深入的解說。(參觀時間及預約方式請詳見:https://www.stockmuseum.com.tw/index02.aspx)
股票博物館共分為五個展廳:
1.序廳為股票面面觀
這部份我沒有特別注意。
2.啟廳為世界、中國、臺灣首張股票的介紹
全世界第一張股票是由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所發行,十六、十七世紀屬於大航海時代,由於荷蘭海運繁榮,海外貿易的利潤與風險皆大,為分散投資風險,因而發行了股票,當時的股票形式僅僅像是一張約定的契約。
而中國的第一張股票是在清同治11年發行,由於當時清朝財政經濟困難,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為籌建上海輪船招商局,效仿西方國家而發行了股票。
至於台灣的第一張股票則是清光緒13年台灣巡撫劉銘傳為了興建鐵路,進行招商募款所發行。
3.承廳介紹臺灣影響最深遠的一次股票發行及臺灣經濟成長與股票發展脈絡
介紹完第一張股票之後,旁邊有個高科技的人臉辨識系統。人臉感應之後,才可以轉開旁邊庫房大門。(參與人臉辨識的人,導覽結束後會得到一張專屬於你的股票當作紀念品帶回家。)
後來才知道,臺灣證券市場邁入全面無實體、無紙化時代,實體股票已成為歷史,集保結算所特別在原來保管股票的庫房現址,規劃建置臺灣第一座股票博物館,詳實記錄臺灣證券市場發展歷程,引領我們進入時光隧道,揭開臺灣股票歷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博物館裡蒐集各國具代表性的股票,包括向上海歷道證券博物館複刻中國大陸存世第一張股票,與荷蘭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複刻全世界第一張股票。將許多珍貴的股票史料及相關文獻有效保存,為歷史留下見證。
這區所展示的股票與台灣的經濟息息相關。
從農業、工業,再到高科技產業。
台泥是第一批股票上市公司,證券代號1101。
中華電信的這張股票,是實體股票面額最大,有28億股。
這才知道一開始的股票面額不是都像現在一張1000股,而且一開始尺寸也不統一。
六種面額與顏色的股票:
萬紫千紅—壹萬股淡紫色、壹仟股淡紅色
藍天綠地—大面額淡藍色、零股淡綠色(取天與地的落差)
十萬火急—拾萬股淡桔色(諧音)
buy one coffee—佰萬股淡咖啡色(諧音)
最大企業集團:台塑
股東人數最多:中鋼
營收最高:鴻海
外資持股最高:台達電
資本額最大:台積電
歷史股價最高:國壽
最早全面無實體:宏碁
(連贈品筆的造型也很特別,是輛車呢!)
4.轉廳為股票演進的互動劇場
這部份可能當天人數不多,所以沒有參與到過多的互動劇場部份。
5.合廳則是股票集中保管及無紙化趨勢與前景的介紹。
回顧臺灣證券市場集中保管制度,集保結算所讓這個制度「從無到有」,提供市場安全、效率的服務,同時集保結算所也將有價證券「從有到無」,完成有價證券全面無實體化。透過多面向的展示、體驗有趣的互動遊戲,讓參觀者能輕鬆認識股票並瞭解股票發展過程。
小朋友最喜歡的應該是這區了,可以體驗一下在股票市場贏錢的快感,看看能不能獲得「最佳獲利王」的頭銜。
此次參觀我最喜歡的就是介紹各個時期的股票演進,還有館內所收藏的珍貴股票與史料,再對照各個公司所提供當時的產品展示,例如黑松汽水、黑人牙膏、白蘭洗衣粉、明星花露水、大同寶寶、蘋果電腦等,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台灣的發展進程。
而股票也是這樣一步步的發展,民國74年從人工板書抄寫搓合改成電腦化的輔助,成交量大幅度的提升,再加上停徵證交稅,台股從民國75年到76年間,短短一年內,暴漲將近5倍之多,開戶數更從5、6萬暴增到600多萬,買股票成了全民運動。民國77年5月券商開放設立、壯大市場,帶動日均量三級跳,77年6月大盤首度突破5千點,縱使為了替股市降溫,政府復徵證所稅,一度引爆連19天無量下跌,但隔年6月照樣直奔萬點,開啟台灣錢淹腳目的黃金年代(78年6月)。
以一個免費參觀的博物館來說,我覺得臺灣股票博物館陳列及導覽上都很用心。值得推廣讓對金融證券市場有興趣的人來參觀。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很寓教娛樂的地方,不會過於枯燥乏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