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NTT遇見巨人─《曖魅》
東方人愛鬼故事,西方人也愛鬼故事,大家都愛鬼故事,作曲家又該如何用音符說鬼故事,讓人聽得膽戰心驚又拍案叫絕?
你喜歡愛情故事,我也喜歡愛情故事,那些千迴百折的幽微心事,又如何透過甜苦交織的優美曲調,讓全世界都感同身受?
在這場結合朗誦與演奏、聲響與視覺效果的演出,不只能聽到魔性奇幻又刻骨銘心的經典名作,還能感受人聲表現的豐富多姿以及鋼琴炫技的繽紛燦爛。張艾嘉與嚴俊傑超華麗鑽石演出陣容,加上精心打造的舞台動態投影、完全沒距離的中文呈現,這是愛情與靈異的文學音樂節,一期一會,絕對不容錯過的難得演出!
這組合看著就很吸引人,也很好奇這究竟是怎麼樣形式的演出方式?
再加上台北的演出場地在雲門劇場,我沒有去過,當下決定要去一探究竟,也算是一舉兩得。
雲門舞集,林懷民先生創辦的舞團,聞名國際。
但是因為我實在對舞蹈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一直沒有關注他們的演出。
所以我還一直不知道淡水雲門劇場2015年就開始營運了。
事先查了位置,發現它就位在滬尾炮台附近,心想看著指標就行,結果沒有想到太久沒有來這附近,一時之間還騎過頭。幸好很快就發現不對勁!
後來發現當時只顧著看新的「滬尾藝文休閒園區」,新地標「將捷金鬱金香酒店」就在巷口,非常明顯,結果就沒有看見指標,就是從這巷子轉進去。看到滬尾砲台後很快就能到達雲門劇場。
#1
這羅曼菲的雕像真是太吸引人了!曼妙的舞姿,停佇在這荷花池間。連不愛舞蹈的我,都覺得有些感動!
羅曼菲(1955-2006)是雲門舞集第一代舞者,雲門2創團藝術總監,以精湛的演出,聰慧的氣質,獲得廣大民眾熱愛。此雕像是林健成將羅曼菲在林懷民為她編作的「輓歌」裡的舞影,鑄作青銅雕像,題為「旋的冥想」。雲門以這座雕像,紀念羅曼菲,也鼓舞年輕舞者奮發逐夢。
#2
旁邊就是星巴克。
在這優雅的環境中喝啡咖啡感覺也挺不錯的,只可惜假日都是人。
而且我們還得先觀賞一下周邊的景緻。
#3
這雲門劇場的主體,建築形狀就很奇特,搜尋之後才發現那是浮雲意象的銅綠屋頂,這樣仔細一看還真是如此。
#4
#5
充滿生命力的牆
#6
#7
劇場前方有一大片的草坪,充滿綠意。其實真的很適合在欣賞藝文活動之餘,小作休憩。
#8
只可惜天氣不夠好,這裡是個拍照的好地方,隨便拍都是一幅畫。
#9
從遠方拍攝的雲門劇場。
#10
終於到了進場時間,總得拍個節目流程紀念一下。
#11
幽暗的燈光,配上等會獨奏用的鋼琴,的確滿有鬼魅的情境。
不禁讓人期待之後的節目會如何發展!
節目中也包含李斯特以佩脫拉克(Francesco Petrarca, 1304-1374)十四行詩為題,所創作的三首佩脫拉克十四行詩,從文學中的詩義與情韻出發,充分讓演奏者展現其人文內涵與演奏技巧。
最後壓軸的樂曲,是李斯特使用德國詩人柏格(Gottfried August Bürger,1747-1794)將民間鬼故事寫成的敘事詩《蕾諾兒》為文本,所創作的同名樂曲《蕾諾兒》。此曲以鋼琴與朗誦的方式創作而成,引人入勝的劇情加上鋼琴創造出的情境與情緒上的渲染,以及影像設計把作曲家與文學家想呈現的意象視覺化,讓觀眾能沉浸在藝術家們所創造出來的另一個迷幻世界。
張艾嘉將在整場音樂會中,擔任說書人的角色。一人分飾多角,在全場演出裡不斷地變換角色,帶領觀眾進入各個故事的場景中,從詼諧、懸疑、趣味等豐富的故事張力等,帶給觀眾全所未有的夜之饗宴。
—演出人員及製作團隊—
朗讀|張艾嘉
鋼琴|嚴俊傑
詩作翻譯|焦元溥
影像設計|陳彥任
舞台設計|陳慧
燈光設計|鄧振威
一開始由焦元溥出場為我們導聆,我覺得這段介紹至少可以讓平時對古典音樂接觸不是很多的人對接下來的演奏及演出有大致的瞭解,算是還滿不錯的安排。
這種演出方式對我來說還滿新鮮的!張艾嘉與嚴俊傑的配合,很有默契,朗讀者與演奏者的搭配要能融入,才能讓觀眾也投入那情境。前半段對我來說,不知是它分段本身就不明顯,或是我還沒進入狀況,要是沒有先前的導聆,我可能真的不知道節目進行到哪裡了?
整場節目我最愛的是聖桑的《骷髏之舞》和最後壓軸李斯特的《蕾諾兒》,《骷髏之舞》中後段的琴音,真是高潮迭起,讓我陷入其中。再搭配上螢幕上的影像,真是精彩極了!
而《蕾諾兒》真的不虧原本就是以鋼琴與朗誦方式創作而成,真的很適合這樣的表演方式,琴音所創造出來的情境,再配上張艾嘉所敍述的故事,完全是個完美的結合,放在壓軸是對的,讓人意猶未盡!只可惜,故事內容真的是太過宣揚上帝了,不過,焦元溥已經事先打了預防針,所以我就不那麼意外了!
總而言之,這是個很好的藝文體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