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閱讀】《我敢在你懷裏孤獨》


孤獨是終其一生等待凋零的樹葉。
但有沒有可能,獨處是生長在大樹上的葉子,
在枝繁葉茂的同時,也能保有完整的自我?
我,劉若英,獨處並相處著──

  我想保有孤獨的自由。我很珍惜這種自由。
  這就是為什麼,我將這本書稱為:「我敢在你懷裡孤獨」
  因為保有你,我感覺幸福;
  同時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

  ──關於獨處──

  不管你是享受獨處,還是被迫獨處,
  都不能失去擁抱獨處的能力!
  因為,生命本身的自言自語極其重要,
  「畢竟,由他人拼湊起來的不會是同一個你,那不是真正的自己。」

  ▲孤獨感是與生俱來的自然狀態
  「孤獨感與生俱來,自生自滅,非他人所致。
  這不意味著痛苦,是一種跟自己相處的狀態。」

  ▲唯有孤獨可以帶來精采與偉大
  「叔本華曾經說過類似的話,『要嘛孤獨、要嘛庸俗』。
  唯有孤獨可以帶來精采與偉大。這道理我真的懂得。」

  ▲獨處不該是一種哲學,它就是一種生活樣態
  「我不會告訴你『生命是孤獨地存在』這種哲理的說法。
  它意味著自由,「不需從眾,可以自我。」

  ──關於相處──

  保留、或不保留地付出;在此時停留、或出走
  選擇權都操之在我。
  即便我現在決定為了你,學著適應相處,那也是我的選擇。
  「相處不是獨處的相反。相處是獨處的一部分。」

  ▲在各種關係裡失去一部份的自己
  「人的一生,不是在爭取自己的空間,就是在適應別人的空間。」
  獨處是將自己無限放大,相處則是盡可能地縮小,去適應別人空出來的位置。

  ▲在一起時像粘土,分開時像磁鐵
  「相處就像是把兩個獨處放在一起。
  在一起時像粘土,形塑成第三種樣貌;分開的時候像磁鐵,彼此相吸卻又各自獨立。」

  ▲暫時無話可說也無所謂的最高境界
  「即使兩人暫時無話可說也無所謂,相對無言,就暫時沈默。
  這是兩人相處互相信任的極致表現、最高境界。」

本書特色

  1篇長文自白+8篇深入對談文章,都為了確認一件事──
  一個人、兩個人,再多人,都要能安然相處,同時自在獨處。


  ▪朋友眼中的她──天生就擅於獨處
  ◇她知道去哪裡買一人份的香檳,因為她深信,「一個人生活不代表不能取悅自己」。
  ◇她知道失戀時要如何療傷,「買一塊電毯、點一盞燈」,度過一個人的寒冷冬夜。
  ◇她一個人吃飯、逛展、看電影、唱KTV⋯⋯「這些事我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話裡沒有半點逞強。

  ▪你不知道的她──在各種狀態下自處
  ◇深信獨處裡自由的美好滋味無可取代。
  ◇獨處的基因,源自於兩歲開始擁有自己的房間,與祖父母共居。
  ◇隨時保持說走就走的狀態,「能選擇是最重要的!不管怎樣,我保有人生的最終選擇權」。

  ▪角色轉變的她──在自處與相處的矛盾中找答案
  ◇她說,其實三個人要比兩個人,兩個人要比一個人更勇敢。
  ◇為什麼幸福人妻不能感嘆秋意蕭瑟?夫妻一定得什麼事都黏在一起,同進同出?
  ◇她花一年的時間探討、反思獨處與相處的道理,她是妳、是你,是每一個曾在各種相處關係中,失去過自我、忘記獨處美好的你。

  ●8位好友的精采對談

  王浩威、五月天石頭、瑪莎、宋冬野、林奕華、陳綺貞、詹仁雄、盧廣仲(按筆畫排列)

  ●劉若英第六本創作文集

  劉若英:「現在回想起來,在生產前,安排寫作這本關於『獨處』與『相處』題目的書,對我來說,也許就像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般,我在進入人生另一階段前,透過與朋友們的對談,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並試著尋找未來可能會走的路。」

名人推薦

  心理醫師 王浩威 專業推薦

  「奶茶的文字沒什麼花俏的字眼,也沒有寫任何煽情的故事。她的文筆只是順著她的思考,她對生命世界的種種思考,自己的,還有別人的。…當奶茶來自內心深處的真誠思考,開始喚起我們遺忘許久的感覺,好像一切被世俗生活逐漸抹滅的許多生命原始的感覺,都回來了。…謝謝奶茶,以及她的這一本書,我因此有了一個未曾預期的豐富旅程。」

(以上文字取自博客來)



2017年2月閱讀
也許是因為跟劉若英是同一天生日,所以對她的文字會有一些莫名熟悉的感觸。
「獨處」在我的生活裡真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我無法想像要跟一個人永遠「不分離」,那種做任何事都要黏在一起的程度。
對於我這個愛好自由、自主的人,應該是會瘋掉的。
若能找到一個《我敢在你懷裡孤獨》的朋友或是戀人,那真的是最幸福不過的事了!
  • 溫尼科特所講的自在獨處,特別是在別人面前還是可以留在自己的孤獨裡的能力,反而是一個人情感高度成熟的指標。
    這個觀念的影響力是很大的,甚至影響到心理學界以外的領域,而且是他的追隨者都經常引用的。靈修大師奧修就曾引用這個觀念,來闡釋他心中的愛情。
    奧修是這麼說的:「有獨處的能力,才有愛的能力。這話聽起來很弔詭,其實不然。這是一個既存的事實:只有那些有能力獨處的人,才有能力去愛、去分享、去走入另一人內心的最深處——而不會出現急著佔有對方、不會變成依賴對方、不會將對方限制成一個靜物、也不會像著魔般地需要對方。兩人於是允許彼此絕對的自由,因為知道即使對方離開了,自己還是可以一樣的快樂。自己的快樂是不會被對方剝奪,因為快樂不是對方給了才有的。」(王浩威序)
  • 我就聊聊獨處與相處的關係吧。這裡指的相處,包含了一個人跟自己,也可以是兩個人,或一個人和很多人。
    我常常覺得,孤獨感是與生俱來的,不會因為你是一個人所以必定孤獨,或因為有人相伴,所以圓滿。孤獨感對我來說並不意味著痛苦,那只是一種自己跟自己相處的狀態。我希望我身邊的人明白,孤獨感是自生自滅的,不是因為他人導致。我這麼說,一方面希望解除他人的心理負擔,另一方面,是我想保有孤獨的自由。我很珍惜這種自由。這就是為什麼,我將這本書稱為《我敢在你懷裡孤獨》。因為保有你,我感覺幸福,同時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P15劉若英自序)
  • 人生有很多舞台,很多角色,我慶幸妳自己勇敢地轉換,想想妳過去扮演的角色,都要投入那麼多的心血去研讀、練習,更何況現實的角色,沒有劇本,沒有導演,甚至有一天倒下都沒有人為妳喊「卡」。但是別害怕,記得妳總是告訴自己的,「永遠去享受自己的選擇,酸甜苦辣都是滋味。」
    自己的選擇,這是個哲學大哉問般的議題。年紀越大,自己的選擇牽扯到的事物越來越龐雜紛亂。年少時的選擇只需燃燒熱情,現在什麼選擇都是意志力的磨練,但自始至終,選擇不難,是勇於面對難。
  • 「我們常常忘了自己是人,不是訊息接受器」,網路、臉書、媒體,接收訊息的時間永遠都不夠,感覺很熱鬧,「當我發現我是孤獨的時候,反而是種很好的狀態,孤獨可以讓你更強壯」,廣仲說。就因為現在人和人之間的連結太多元也太頻繁,獨處反倒變得珍貴,成了意識上得一直去尋找的一種平靜。(P67與盧廣仲訪談)
  • 如何在長時間相處中保持良好關係需要智慧。
    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太涉入別人的課題,尊重他人處理自身問題的權力。
    有些人覺得所謂的「好朋友」,就得毫無隱瞞地分享彼此生活的大小事,並提供處理的意見。但這樣過度地涉入他人的生活,經常帶來無謂的困擾,不但干預了他人的自由,也讓自己擔負著一些毋須承受的壓力。(P87與瑪莎訪談)
  • 面對家人的事,再怎麼累,再怎麼煩,也得耐著性子好好處理。
    畢竟,這是人生中無法躲避的相處。(P110與瑪莎訪談)
  • 我們彼此看著,有種相互觀望的感覺。如此深愛「自處」的兩個人,都突然地,又那麼自然而然地走進承諾守候的關係。我想我們會比一般人更加珍惜「相處」的生活方式。
    因為對被認為孤僻、不想將就,最終妥協的我們來說,選擇、願意走到這裡,是那麼地不容易。(P112與瑪莎訪談)
  • 相處就像是把兩個獨處放在一起,在一起的時候像黏土,可以形塑成兩個人以外的第三種樣貌;分開的時候像磁鐵,彼此相吸卻又各自獨立。(P131)
  • 就算我再次綁起馬尾,演繹過往的自己,很多事終究是「回不去了」的。
    然而我卻感恩自己保留了記憶、歡樂、勇敢......
    我從不對過去「告別」。我只是揹負著它往前走,也因為如此,我才知道我比以前更「氣力」,才發現我們比想像中堅強。
    那些氣力與堅強,是練習與累積出來的。(P15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