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實鋒利如刀,青春已成洪荒祭草,生命要如何找到光?
回頭凝望,來時之路竟有惡之幸福。
全新復刻台灣散文史經典
一切惡之幸福的濫觴
吳念真、陳芳明、陳雪、黃錦樹、劉克襄、蔡珠兒 真心推薦
楊索的第一本散文集《我那賭徒阿爸》已經是台灣散文史的小經典了。這本書的長處也相當直接:它不是文人散文,沒甚麼裝飾音,沒有太多的修辭華彩,沒有多少互文。它的文字風格毋寧是粗礪而直接的,這正是它力量的來源:書寫是為了回應生命經驗本身。
這本書也應是境內移民「插枝」台北、底層女性生命史的重要篇章。
──黃錦樹(國立暨南大學中文系專任教授)
《惡之幸福》裡人物的卑微,以及坎坷歲月帶來的生活撞擊,讓許多讀者的激動久久難以平息。或許,這也是回顧她最早作品的時候。
在這本更早出爐的姊妹作裡,作者展現愈為貼近本質的個性。那力量很清楚自生命最深層的底部爆發出來,慢慢形成綿厚的養分。不僅悄然地完成書寫的自我療傷,同時也以無形地美好,撫慰了他人。
──劉克襄(作家)
讀完楊索的《我那賭徒阿爸》,我才悚然了解,那深鉅長遠、核爆般的傷害規模。父親好賭成性,母親憂鬱多病,窮困,飢餓,家暴,失學,哀愁,這個敏感早慧的少女,在人海浮沉,獨自求生,成長後又情路顛躓,總是碰上「錯誤的對象,缺角的戀情」,歷盡人生的風雨惡浪,炎涼滄桑。
然而,這書卻不是悲慘催淚的《阿信》,更非奇情曲折的《苦兒流浪記》,在我看來,更像《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有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味道,在命運悲劇與精神危機中,經由波折苦難,逼視人性本質。楊索以抽離內斂的文字,拉遠距離和高度,沒有抽抽搭搭,哭訴怨艾,而是隔著時空大河,俯視自己的軌跡流脈,有一種洞察與蒼涼。
──蔡珠兒(作家)
一個童年小鎮,一個敏感的少女,一個嗜賭如狂的父親,一個被連根拔起的世代,綴連出一張城市背面的家族圖像。這本書記錄一個騷動靈魂對生存的迫問,對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孺慕之情。
這也是一個女兒從敵視父親至重新和解的過程,這是台灣戰後十年,從鄉村往都市遷徙的一代出外人的歷史縮影。
(以上取自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