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淡水】小白宮

3804.JPG


小白宮是一棟殖民地式建築。殖民地式建築之特徵有抬高地基、四周有類似迴廊之 Verandah(涼台)的設置、落地門窗、煙囪等等。涼台的設計佔建築面積很大的比例,形成另一種型態的生活空間,與僅為增加建築面積之Balcony(陽台)設計不同,因此這種擁有大面積的Verandah的殖民地式建築又稱為Bungalow(涼台殖民地式建築)。


3803.JPG 


小白宮,正立面向南,面對淡水河,有十一個半圓拱圈,東、西面各有四個半圓拱圈。規律對稱的拱圈,在視覺上具有協調柔和與美感。東、西、南三面的拱圈迴廊,除視覺效果外還可增加光照面積,使每一個空間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與視野。門窗的位置均與迴廊拱圈相呼應,除採光性及通風性良好外,更便於由室內觀賞室外景色。迴廊每一扇門窗上,都附有木質的活動百葉窗,作為調節光線及加強遮陽效果之用。屋頂是四坡式斜屋頂的基本形式,方便排水,亦可增高室內空間或作成閣樓使用,同時具有隔熱作用。屋頂上設有煙囪,是壁爐設備,壁爐主要作為取暖及防潮用。地基用紅磚及石材砌成基座,外側周圍則留有通風口,基座抬高約 一公尺 ,既可防潮又能表現出主人之尊貴氣派。


3811.JPG 



光緒二十一(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清廷派李經方到基隆外海與日本海軍做形式上的交接。同年 六月五日 ,日本稅關鑑定官野村材二在基隆登陸,基隆海關人員都已撤離, 六月九日 抵達淡水,淡水海關稅務司馬士( H.B.Morse)向日方表示:「大清帝國海關屬於赫德管轄,清廷僅支付海關人員薪俸、房租及其他雜費,每月 三千兩 而已,海關業務形同包稅制度,所有房屋、地產等均屬於赫德的私產。」日本查證結果,淡水海關官舍土地一區確有登記在赫德名下。經雙方不斷的交涉,日本方面估價淡水、基隆台北稅關所屬的財產總額為銀幣 五萬兩 。 八月五日 ,馬士結束淡水關的關務,將淡水、基隆兩海關正式移交日本。


3807.JPG 


淡水河口因中法戰爭時劉銘傳採填石塞港策略,加速了淡水港的淤積而漸漸沒落。 1895年6月17日 ,日本舉行始政紀念,也於淡水重新開設淡水稅關。由於淡水港沒落,關務也顯得悠閒, 1900年5月10日 淡水稅關長中村純九郎發起,組成了「五十會俱樂部」,初期成員僅限淡水稅關員,以餘暇相互歡樂及開達個人智識為目的。內設俱樂部,有遊戲室與食堂,攻修部則有政法及語言科。提供各種書籍閱覽、棋類活動、網球、撞球、乒乓球、游泳等比賽,海關官邸則提供官員及俱樂部會員休憩、聯誼、運動、進食等功能。


日漸荒廢的小白宮,於1996年曾一度被財政部報廢,準備拆除建大樓。經淡水地方人士、團體、學者、專家,發起「小白宮搶救行動」,終獲內政部回應,於民國八十六(1997)年,評定此棟官邸具有歷史意義,在建築上也具有其獨特的價值,而定為第三級古蹟(今縣定古蹟)。


清代海關分為兩種,一為常關,稱舊海關,一為洋關,稱新海關。常關乃就本國船隻裝載貨物徵收關稅,也就是國內貿易的稅關。臺灣在設行省之前,隸屬福建省,屬福建海關管轄,並無常關之設。 1862年7月18日 滬尾(淡水)洋關正式設立,小白宮現定為縣定古蹟。


淡水開埠後,稅務司實質上掌握了洋關行政與稅務大權。淡水關初設人員不多,侯威爾任職稅務司期間,其他海關洋人亦只有四人。隨著關務越來越繁雜,洋關人員也日益增加,因此有了購地建屋之需求,並於同治五年三月十日(1866.4.24)向地主吳春書、吳惶葉兄弟購買土地準備起蓋公館。同年,清廷「以關稅作為清政府償款擔保,以海關作為可靠的財物代理人的途徑」,於是,在經費有了著落及外籍稅務司制度十分有效率的條件下開始興建第一棟海關官邸提供稅關長居住。到了光緒元年 四月二十七日 ( 1875.5.31),海關又向吳氏兄弟再購買官邸左側土地,建另外兩棟宿舍,供秘書(書記)及其他海關關員居住。


小白宮是一棟殖民地式建築。殖民地式建築之特徵有抬高地基、四周有類似迴廊之 Verandah(涼台)的設置、落地門窗、煙囪等等。涼台的設計佔建築面積很大的比例,形成另一種型態的生活空間,與僅為增加建築面積之Balcony(陽台)設計不同,因此這種擁有大面積的Verandah的殖民地式建築又稱為Bungalow(涼台殖民地式建築)。


3815.JPG 


小白宮,正立面向南,面對淡水河,有十一個半圓拱圈,東、西面各有四個半圓拱圈。規律對稱的拱圈,在視覺上具有協調柔和與美感。東、西、南三面的拱圈迴廊,除視覺效果外還可增加光照面積,使每一個空間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與視野。門窗的位置均與迴廊拱圈相呼應,除採光性及通風性良好外,更便於由室內觀賞室外景色。迴廊每一扇門窗上,都附有木質的活動百葉窗,作為調節光線及加強遮陽效果之用。屋頂是四坡式斜屋頂的基本形式,方便排水,亦可增高室內空間或作成閣樓使用,同時具有隔熱作用。屋頂上設有煙囪,是壁爐設備,壁爐主要作為取暖及防潮用。地基用紅磚及石材砌成基座,外側周圍則留有通風口,基座抬高約 一公尺 ,既可防潮又能表現出主人之尊貴氣派。


光緒二十一(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清廷派李經方到基隆外海與日本海軍做形式上的交接。同年 六月五日 ,日本稅關鑑定官野村材二在基隆登陸,基隆海關人員都已撤離, 六月九日 抵達淡水,淡水海關稅務司馬士( H.B.Morse)向日方表示:「大清帝國海關屬於赫德管轄,清廷僅支付海關人員薪俸、房租及其他雜費,每月 三千兩 而已,海關業務形同包稅制度,所有房屋、地產等均屬於赫德的私產。」日本查證結果,淡水海關官舍土地一區確有登記在赫德名下。經雙方不斷的交涉,日本方面估價淡水、基隆台北稅關所屬的財產總額為銀幣 五萬兩 。 八月五日 ,馬士結束淡水關的關務,將淡水、基隆兩海關正式移交日本。


淡水河口因中法戰爭時劉銘傳採填石塞港策略,加速了淡水港的淤積而漸漸沒落。 1895年6月17日 ,日本舉行始政紀念,也於淡水重新開設淡水稅關。由於淡水港沒落,關務也顯得悠閒, 1900年5月10日 淡水稅關長中村純九郎發起,組成了「五十會俱樂部」,初期成員僅限淡水稅關員,以餘暇相互歡樂及開達個人智識為目的。內設俱樂部,有遊戲室與食堂,攻修部則有政法及語言科。提供各種書籍閱覽、棋類活動、網球、撞球、乒乓球、游泳等比賽,海關官邸則提供官員及俱樂部會員休憩、聯誼、運動、進食等功能。


日漸荒廢的小白宮,於1996年曾一度被財政部報廢,準備拆除建大樓。經淡水地方人士、團體、學者、專家,發起「小白宮搶救行動」,終獲內政部回應,於民國八十六(1997)年,評定此棟官邸具有歷史意義,在建築上也具有其獨特的價值,而定為第三級古蹟(今縣定古蹟)。


3808.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