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分享】2005年-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這部電影是由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褚威格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改編拍攝而成。

這篇小說曾在1948年及1974年先後改編成同名電影,而我在看完小說之後馬上看了徐靜蕾2005年改編並自導自演的版本。


改編的作品勢必會被拿來做比較,當然也會褒貶不一。我個人是滿喜歡她改編的版本,基本架構忠於原著,但又巧妙的將時空搬到了中國抗日時期。場景由公寓換成了北京的四合院。利用戰爭的時空背景,其實反而合理了女主角在那個年代下未婚生子,和男主角動不動就離開的動機(讓男主角相對來說不那麼混蛋)。

其實我們一逕的罵男主角,對他來說其實也是有些不公平,因為發生的這一切其實他都沒有選擇的餘地,而他從頭到尾都依照他自己的方式在生活,從來也沒有變過。反倒有選擇權的是女主角:幼時孤兒寡母,無人知曉自己內心的寂寞,讓她把她一生的感情投注在他的身上。年歲漸長,這份感情沒有隨著時間而消散,反而化作了一份更濃烈的愛,讓她想要去實現她的夢。然而,夢實現了,但終究又走遠,可她卻將一部份的他永遠的留在身邊,對她來說,這已經足夠,即使他永遠也不認得她。可是,最終她的兒子死了,她的夢永遠的破碎了......,她再也不願意做個沉默者,她要將她的一生告訴他。

若他有心,那麼他應該會充滿複雜的情緒,一封死亡通知信,一份不朽的愛情,可無論他如何選擇,都再沒有機會了!
若他無心,這封信不過也就是女主角對自己一生的交待罷了,他依舊會如同從前般毫不在乎的過他瀟灑的日子。

我要讓你知道,我整個一生一直是屬於你的,而你對我的一生一無所知。

故事從男主角準備吃壽麵開始......
這個安排真的讓我覺得非常的巧妙,讓男主角在生日收到信這件事變得沒有突兀感。我一直在想要怎麼樣表現他在生日時收到這封信。


要是我還活著,我會把這封信撕掉,繼續保持沉默,就像我過去一直的沉默一樣。可是如果你拿到這封信,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已死的女人,在這由向你訴說她的身世。看到我這些話你不要害怕,一個死者別無企求,她既不要求別人的愛,也不要求同情和慰藉。只對你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請你相信我所告訴你的一切。

你好像一種聲音,音樂一樣溫柔,笑聲一樣快樂。

原著作者強調的是男主角的眼神,但這裡改成聲音,我覺得是很不錯的,剛開始的一連幾天女主角都沒有看見男主角,只是聽著他屋裡傳出來的聲音,想像著.....


從那一秒鐘起,我就愛上了你,我知道女人們經常向你這個驕縱慣了的人說這句話。可是請相信我,沒有一個女人像我這樣死心塌地地愛過你。過去是這樣,這麼多年過去了仍然是這樣。因為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得上一個孩子暗中懷有的,不為人所覺察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委身屈從、熱情奔放,這和一個成年女人的那種慾火熾烈,不知不覺中貪求無饜的愛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獨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熱情聚集起來。我毫無閱歷,毫無準備,一頭栽進我的命運,就像跌進一個深淵。

因為孤獨,她就一頭熱的跌進了這個感情的漩渦裡不可自拔。而且,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更加的堅定,這讓我覺得好不可思議。


從那一秒鐘起,我的心裡只有一個人,就是你。


那是我第一次走進你的房間,裡面的一切都那麼昏暗、懶散、舒適,像一個曖昧的邀請。我聞到你的味道,煙的味道,感到一股使人昏沈的幸福。那匆匆幾分鐘,是我童年時代最幸福的時刻。我要把這個時刻告訴你,是為了讓你,你這個從來也沒認識我的人終於感到有一個生命依戀著你,並且為你而憔悴。

一種少女情懷,讓她終於藉機進了他的屋子,看著屬於他的一切,然後將這一刻視為她孤獨童年最幸福的時刻。


最後一夜了,明天我們就要坐火車到山東去了。那個夜裡我突然感到,不在你身邊,我生命的時鐘就要停止。


我又要孤零零地一個人了,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比置身於人群之中卻又孤獨生活更可怕的了。


出於最後一夜的急迫性,想要鼓起勇氣接近他,可等來的卻是他和另一名女子一同回家的情景。

我一心想著你,在心靈深處始終和你單獨待在一起。


我把你寫的文章和書都買來了,為了能看到你的名字,只要能看到你的名字,那一天就是我的節日。

是如何的痴狂,才會只為了看見名字,就買來所有有關他的東西。無論他是否認得她,注意過她......

現在大概是追星時才會做這種事吧!以現在來說,她算是他的忠實粉絲,不求回報。


你不會明白的,在這一刻,在你的家裡,過去的歲月猶如一股洪流,劈頭蓋腦向我沖了下來。我的童年,我的夢想,我的整個一生都在這裡,這是我千百次望眼欲穿盼著的一扇門。現在,我邁進來了,被你摟在懷裡,這就是我的夢,一個終於變成真實,醒了也不會消失的夢。

當一次偶然機會男主角邀約她時,她答應的爽快,讓他有些驚訝。但對她而言,這一刻,她不知等了多久,是將夢實現的機會,她不會扭捏的放過。


那個時候我忽然發現,我對你的心靈來說,無論是相隔無數的山川峽谷,還是在我們的目光只有一線之隔,其實都是同樣的遙遠。

然而,這麼多年來,她知道他沒有變,他終究還是讓她失望了。他回來了,但再也沒有找過她。他只是將她遺忘......


我要你一輩子想到我的時候,心裡沒有憂愁。我希望你想起我來,總是懷著愛情、懷著感激。在這點上,我願意在你結交的所有的女人當中,成為獨一無二的一個。可是當然你從來也沒有想過我,你已經把我忘得一乾二淨。

這是她的自尊,以為這樣就能和別的女人不同,但其實她不過是他生命裡的過客,從來沒有在他的記憶裡留下半點痕跡。


我不能把你留住,可是現在可以把你永遠交給我了。我可以在我的血管裡感覺到你在生長,你的生命在生長,我們的生命連在一起了。正因為如此,我感到如此幸福,你再也不能從我身邊溜走了。

看到這個故事情節時,其實我一直想到另一個我很喜歡的故事《刺鳥》,女主角一樣獨自生下了男主角的孩子,最後這個孩子死了,而她不得不相信這是宿命,她無法與上帝爭,向上帝偷來的兒子無法留住,男主角一直到兒子死了才知道是自己的孩子。唯一不同的是,她們倆是深深的愛著彼此的,就算痛苦,是兩個人的痛苦。同樣深刻的愛情,同樣的結果,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過程。

而這個故事是只有單方的依戀,讓人心裡的懸念更深。


在這個世界上窮人都是遭踐踏、受凌辱,總是犠牲品。我不願意,更不願意讓我的孩子,我那聰明可愛的孩子在陋巷的垃圾堆裡,在骯髒的空氣裡長大成人。不能讓他稚嫩的嘴唇說那些粗俗的語言,不能讓他白淨的身體穿著破舊的衣裳,你的孩子應該擁有一切,擁有和你相等的生活,所以我和別人在一起了,跟那些可以為我提供這樣生活的人,不管是年輕的還是老的。

為了孩子,她做了情婦(在中國社會裡,總比娼妓好些)。然而,她依舊拒絕結婚,拒絕在名份上屬於任何一個除了他的男人。



時隔八年,我們又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圈子裡。我常去的地方,也是你常去的地方,我常遇到你,我們甚至有共同的朋友,而你又一次忘記了我。可怕的陌生,你總是認不出我是誰,而我也己經習慣了,經過這些年的戰亂、國破家亡,我對你的那份感情那麼微不足道,連我自己也羞於提起。我只做一年事,就是在每年你的生日,給你送一束白玫瑰。和我們第一次在一起的時候,你送給我的那支一樣,以紀念那,已經忘卻的時刻。


白玫瑰一直是貫穿整部戲的信物。永遠不變是的白玫瑰,但是人事景物早就人事全非......


從他們第一次在一起,男主角送給她一朵白玫瑰的甜蜜。她那時天真的相信,也許,她們真的能有未來。可迎來的是他的遺忘......
但是上天給了她兒子,她又能夠因此活下去了。每年在他生日給他一束白玫瑰用以紀念她的愛情,也順便看看能不能喚起他的記憶。可他還是毫無所覺......



整部戲裡,我非常喜歡這個橋段。
女主角對男主角較像凡人的情緒,終於表露出來。一種極富欲望,按捺不住的情緒,隨著男主角的手聽著戲曲的節拍而跳動。原來她不是無所謂,她也有種想要大聲吶喊的衝動,隨著那手指的動作,讓她無法克制自己,讓她再也無法像平時一樣若無其事的跟他處在同一個空間。徐靜蕾這埸戲表現的真好!

朋友算什麼,自尊算什麼,下一次我還會這樣。你的聲音有一種神秘的力量,讓我無法抗拒,經過十幾年的變遷,依然沒變。只要你叫我,我就是待在墳墓裡,也會湧出一股力量,站起身來,跟著你走。


她再一次抓住了與他相處的機會。


然而一幕幕熟悉的場景和對話,讓她在心裡吶喊著快認出我吧!
可他終究把這似曾相識當成是緣份,讓她又再一次失望。


當她跟他要一朵白玫瑰,並探問他白玫瑰是誰送的,想要做最後的掙扎,期望他能想起他們一起共渡的時光。他的不在乎,他的再度遺忘,讓她深感絕望。


老管家這表情演的真好。在女主角蓄滿淚水大部逃出房間時,就這麼遇上了老管家。老管家不知道該用什麼表情來面對她,那句熟悉的「小姐」,那不知所措的驚訝眼神!多麼諷刺,他認出她來了,雖然自從她搬走之後,他們再也沒有見過。然而在這一瞬間,他了解她比男主角一生了解得都多的多。


當站在鏡子前的她,發現他將鈔票放進她的手袋裡,她極力的克制自己將鈔票丟到他臉上。她是他孩子的母親,她從年幼時就愛著他,而他竟然付她夜渡資。可是,轉念一想,對他而言,她只是個從舞廳帶回來的女子,怪不得他這樣羞辱她。當老管家認出她的那剎那,我想她該死心了——因為他不是遺忘她,而是根本從頭到尾就沒有記得她。

我的兒子昨天死了,我們的孩子。現在我在這世界上再沒有別人可以愛,只除了你,可是你是我的什麼人啊?你從來也沒有認出我是誰,你從我身邊走過,你總是走啊走啊,不斷的向前走啊。


曾經有一度我以為把你抓住了,在孩子身上抓住了你。他一天天長大,他的眉宇之間,他安靜時的神態像極了你。可一夜之間,他就殘忍地撇開我走了,一去永不復回,我又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孤單。




我想,這個版本的男主角是有些懊悔的吧,他依稀的看見了那個住在對門,一直注意著他一舉一動的女孩。

我覺得徐靜蕾將這女主角詮釋的很好,尤其是後半段,變成女人之後的部份,情緒掌握的恰到好處。姜文的演技也很好,但好在他在裡面是記者,不全然是個作家,否則會有點不太符合的感覺,因為原著裡的作家感覺實在是比姜文斯文瀟灑的多。當然,這只是個不自覺得比較,整體的表現來說,我覺得這部電影很值得一看。尤其,若是跟徐靜蕾近期的商業片來比的話,這部我真的滿喜歡的。

下回要來看看徐靜蕾說她自己執導至今最滿意的處女作《我和爸爸》,不知道是不是也會一樣的喜歡?

(圖片截自網路,若有侵權請告知,會予以刪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