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矗立在台2省道上的石門洞,這時大多數的旅人無需路標及任何說明,就能意會到自己已經踏入了在台灣319個鄉鎮中,地處最北端的石門鄉。
石門洞是座天然的海蝕拱門,位在石門鄉海濱,遠望如石城大門,既是門又像洞,因此稱為石門洞,石門洞稜角崢嶸,氣勢壯觀,頂上遍生綠草,顯出天然樸實之勢。
洞口高約10公尺,由集塊岩構成,原本沉於海底,水蝕成洞,後因地殼上升而露出水面,至今仍不斷上升,是一座會「長高」的石洞。
石門洞,是石門鄉引以為傲的顯著地標,也是石門鄉名的出處。早在清乾隆的『台灣輿圖』中,這座經年由海浪雕鑿的海雕石門,就已經成為北台灣的海岸線上的標記。日人據台時,將此地命名為『石門庄』,一直到台灣光復,仍以『石門』為鄉里定名迄今。由古至今,人們行經此地,佇足仰望著石門洞的雄偉,奇特的海蝕地形,就曾經讓當時前來的日人大為驚嘆,並且在民國23年時,頒定為『天然紀念物』。現今還留存在的石洞旁的碑文,就此說明了人們對它的讚嘆。而狀呈圓拱的石門洞,不僅以它深厚的歷史意義,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更是因為記錄了大地的蛻變,令人備感驚奇。
東北季風與夏季頻繁來襲的颱風,掀起一陣陣高漲的浪潮,並付予了浪花強勁的侵蝕能量,長年的拍打侵蝕,由最初的海蝕溝成為海蝕洞,並演變至現今所見的海蝕門。雖然是海蝕作用所形成,但是石門洞的位置卻明顯的高於海平面,那是因為受到近期隆起運動的影響,早已使得石門洞高出海平面十幾公尺,成為大地變動的有力見證。
走進石門洞,相迎的是海天一色的美景,還有旅人們此起彼落的驚呼與笑語,原來腳下的沙灘混雜了大量的螺貝類、粗貝殼沙與礁石,斑斕的色彩及各異其趣的造形,讓人人都愛不釋手。而沿著海岸線鋪設的步道觀景平台及涼亭,更是擁有欣賞海景的寬闊視野。當然如果能配合潮汐的漲退到訪,還能在潮池邊進行潮間帶生物的觀察活動,甚至是釣魚及潛水活動。
這裡每年4~5月間開滿了台灣原生種百合及石板菜,裝飾在石門洞上方蔚為奇觀。
好懷念石門的肉粽啊!
回覆刪除尤其是騎了好遠的路途後,享受在海濱大吃的痛快.
版主回覆:(09/07/2009 07:22:55 AM)
現在天氣太熱了,每次想到要騎車騎很遠的話,都"累了一半"!
這個地方,假日真的很多人,這次是平日去,比較沒有人
不過我是上網找才知道它叫石門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