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閱讀】生之奧義--念想

2010/11/2  作者:王兆貴

人的一生,握拳而來,撒手而去,是一個從無到有、最終又返歸於無的過程。王公貴胄也好,黎民百姓也罷,對於活著時擁有的一切,到頭來都是帶不走的,哪怕是一絲雲彩。

但是,人又都是有情感的動物,真的到了該撒手的時候,並非都像佛門修禪之人所說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也會有終其一生都難以割捨的留戀。這個到臨終仍放不下的東西,大約就是口語中常說的「念想」了。

「念想」,不過是「想念」兩個字顛倒了過來,可說法大不同。想念是動詞,目標在彼岸,焦灼中律動著期盼;念想是名詞,目標在此岸,溫暖中充溢著浪漫。人們口中的「念想」,一般是指值得懷念的事物,寄託著人們回味當初、睹物思人的情感,通俗一點說就是念念不忘的想頭。這「念想」,可能是存留於某個時段,也許是貫穿一生;可能是祖傳家承,也許是私密物件;可能是稀世珍寶,也許是凡間土儀 ;可能是實物,也許是文字。細細品來,「念想」這個詞,素樸而又多情,親切而又雋永。名人有名人的念想,凡人有凡人的念想,富人有富人的念想,窮人有窮人的念想,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念想,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念想。這世上,但凡難以釋懷的事物,特別是到臨終還能留在身邊的遺物,總是寄託著主人一生中刻骨銘心的記憶。

看過太多關於遺產的故事。那些涉及萬貫家財的官司,給人的印象只是名分及財產的紛爭,世道與人心的澆薄,更有甚者,以至同室操戈、惹禍招災。而那些留諸後人的小小念想,譬如一紙泛黃的書信,一本塵封的日記,一幀往昔的舊照,一片珍藏的紅葉,一支老牌水筆,一件貼身的飾物,甚至是兒時一隻虎頭鞋、故鄉的一抔黃土,卻往往給人以心靈的慰籍或震撼。

由此看來,念想的實體不在大小,不在市值的豐厚與菲薄,也不在物件本身,也不在刻意的追尋中,而在蘊含的真情實意。名流大家也好,凡夫俗子也好,能讓後人銘刻在心的念想,都離不開真善美。當然,如果你有修齊治平之才,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建樹,雖無流芳百世的沽名釣譽之心,但能澤被天下,福蔭後人,留諸後世的念想就會更加宏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